买东西前,可以货比三家,不合适还能闹腾后退款,尤其是某宝上,还有退货运费险。
但是,在生产供应链上,能不能货比三家后,再多找几个供应商呢?
理论上是可行,且有必要的。
一个供应商风险太大,万一闹掰了,岂不是让自家生意陷入困境?
但是,做过小老板的都知道,这事情不好办,因为业务体量,经营环境,人力成本等等因素,
导致你很难找到一个非常满意的第二家。
往往因为第二家的水平差,最后可能惹出一大堆麻烦,让你觉得很难受后,
又会不由自主的把单子下给第一家。
强哥我曾经无数次的想找两个供应商,互相竞争。
但是没实现。
因为找不到更好的。
要么价格高,要么时间长,要么配合不好。
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双方配合?
举例,今天黄道吉日,运气好,来了一个大客户(经常有),要买1万盒金莎巧克力,但你此刻的机动库存只有2000盒,怎么办?
供应商说,要提前1个月下单预订,再加上海运等等。
如果是长期配合的供应商,就会想尽办法让你的单子尽快出货,哪怕半夜从各个门店集中货品,也要给你发出来,不耽误你赚钱。
如果是制造行业,这个纠结点更甚!
所以,以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强哥用当下最揪心的出口来说下吧
绝大多数外贸实际上是对接欧美的小客户。
理论上也有超级大牌,但是微乎其微。
绝大多数都是小零散客户。
这么说,可能不好理解,我打个比方。
老外想干个赚钱的事,缺这缺那,怎么办呢?
也好办。
供应链全球化,老外就找到我们这,用手机邮件,找一些中国供应商,就像咱们点外卖一样方便。
那些老外大多也是散户,他们同样没有力气把供应商换来换去,而且这也不是他们的主要盈利模式。
举例,你是做面包的,有一家面粉厂长期供货,质量服务都可以。
你会轻易换厂吗?
一般不敢。
因为你的盈利点,来自销售,而不是压进货价。
压过头了,供应商就要偷工减料,最后你卖不出去,损失就大了。
尤其是这个疫情后,各家日子都不好过,各行各业都在自我联合,
尤其是厂二代们要接班了,这批新管理者们,从小就知道培养感情,逢年过节,陪大人一起过来,聊聊天,吃吃喝喝。
有了10多年的吃喝交情,他们就要合作干生意了。
上下游关联更紧密,换供应商的措施会谨慎了!
内、外的贸易都讲了,那再放大下格局
这几个月的外贸生意惨淡,三驾马车病了一匹
那么问题来了,外贸订单还会回来吗?
强哥的看法是,从年后2月份开始,往后观察三个月,大概五月份就有答案了。
强哥在前文已经科普了,做点小生意,选择供应商有多麻烦。
你要找到一个供应商,要具备:
价格合适,
质量合格,
态度友好,
供货及时,
注重信誉,
还不给你找麻烦,
满足以上几点,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就好比你去找一个优质且靠谱的保姆,一旦可以,绝对不会为了便宜一百块钱更换,基本是不换了。
甲方主动和长期供应商拗断,相当于离婚再娶,造成的连锁反应极其复杂、繁琐。
说个强哥的真实经历,
曾经有个供应商,强哥做东,好吃好喝,就差把自己赔上了,
可他还是在ktv一群美女面前,对我破口大骂,他的几位员工去劝也没用,
他骂强哥太小心眼,骂强哥抠门,骂强哥没水平,骂强哥付钱不够快。
我气的要和他互殴,强哥我就不要面子的啊?
但我第二天也不敢换了他,还到处解释说:他可能是喝多了。
因为更换供应商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而且他这些年的服务,也确实不错,经常半夜从自己各个门店、仓库给强哥调货。
回到三驾马车,外贸订单是去年年底逃走的。
今年二月份,甲方收到第一批货,如果甲方满意,大概率不会回来了。
如果甲方不满意,最多忍2-3个月,还要回来。
其实也没什么,厚着脸皮说几个子虚乌有的理由,就混过去了。
我们是乙方,也不至于怎么样。
现在,主动权不在我们这里,就看新的供应商能不能服务好。
我估计还是有一些要回来的。
至于为什么甲方要走,强哥就不说了,这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大了,尤其是军国大事,说了和自己的业务、赚钱也没关联,
总结:和自己赚钱关联不大的动作,一个都不要去做
经济依托的是人,那就要充分了解人性,人性就是我们的日常
1楼
最后的总结很不错!
总结:和自己赚钱关联不大的动作,一个都不要去做
经济依托的是人,那就要充分了解人性,人性就是我们的日常
感觉有时候要学会包容,人家能为你赚钱拼命帮忙就很了不起了,还想换了人家,是想自己的厂子关门吗。这条不只针对供应商,也针对工人等。
一品闪客
@人民卫士008:谢谢认可,为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