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具体案例来分享新任领导如何通过新项目为切入点来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本文第二部分以具体案例来分享通过工作及团队活动如何来凝聚人心。
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一、以新项目同舟共济:
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组建团队时的情形。
彼时我所在的香港上市集团的北方区内刊的负责人离职,内刊处于无人具体负责的状态,当时的集团领导找到我,让我把这一摊挑起来,因为我当时被总部派到天津工作,可以调配集团资源,授权我在天津重新组建内刊编辑部。
当时我跟集团领导同时也是内刊出品人x总确认:“领导,我既不是学中文的,也没内刊相关经验,我能行吗?”
x总:“说你行,你就行,你就放开手干吧,怎么想的,先写个章程出来。”
于是我回去在初步询价的基础上,拟订了一个内刊新团队组建方案及相关预算:
1、组建内刊新编辑部,请集团支持文字编辑两人、美编1人;
2、添加文字编辑电脑2台、美编苹果电脑1台、彩色打印机1台,预算******元;
3、授权编辑部在天津寻找印刷厂;
4、授权编辑部在天津寻找物流公司。
以上3、4经招投标流程确定。
报告经集团特批之后,人员、设备很快到位,两个文字编辑一个北大毕业、一个南开毕业,都是学中文的,北大毕业和美编都是集团总从北京总部派来的,南开的那位文字编辑则是在天津当地校招招到的。
这个班底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我对他们来说是完全的“外行领导行”。
怎么把团队融合在一起呢?
一开始,我从两个新项目入手,促进团队融合。
一个新项目就是天津当地印厂和物流公司的预选及招投标。
一个新项目就是内刊的改版。
对于在天津找印厂和物流公司,一开始我的团队成员并不理解,我举了一个直观的例子:在天津印一本内刊成本上比在北京印一本便宜将近20%,物流公司谈大宗合作比单独的寄发快递成本更低。
看着大家疑惑的脸,我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去实际中看看。”
于是我带着团队去印厂、物流公司现场考场,考察完,我们请招投标中心对印厂、物流公司进行招投标,招投标的结果出来之后,印厂和物流公司的协议很快签订,我请部门同事做了一个新、旧印厂、物流价格的对比,他们的反馈是:“没想到降了这么多。”收心第一步完成。
印厂和物流公司在招投标时,我就带着团队对内刊的改版。
关于改版,新成立的部门内部两派意见比较分明:我的意见是坚持创新、改版;我的部门成员的意见是不改版——安全第一。
在专题会的总结环节我说:“我理解大家求稳、求全的心情 我也知道各位是为我好,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因循前人,那我们跟前人的区别在哪里体现呢?我们独立思考体现在哪里呢?大胆改版,不成功的责任我来担。”
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改版工作中。
公司内刊是双月刊,我2007年10月份接手公司内刊,2010年4月离职,2010年5月,内刊荣获“中国地产业内刊大奖”,团队把获奖证书的复刻版快递给我——我认为这是团队对我最好的认可。
tips:对于我的团队成员而言,一开始可能我只是个“外行”领导,但是,随着共同经历的事情增多,团队对我的信任、信赖与日俱增,最后获奖证书复刻版的快递表明了团队对我这个已离职“老领导”的认可。
二、身先士卒凝聚人心:
出内刊这样的工作,每次出刊前都要经过多次校对。
下印厂前夜,我们编辑部是最紧张的,从文字内容到配图、配图说明等等细节都要一一核对。
这是我们团队对内刊的最后一次校对,文字编辑负责对文字内容的两次校对,美术编辑负责对配图及图片说明的校对,没有问题把小样交到我这里做最后的校对。
这个过程时间点长短不可控,因此我们团队见过天津凌晨一点、两点、三点路灯的样子,也见过天际破晓时阳光的绚烂。
即便我身怀六甲的时候,我也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推脱编辑部的下印厂前的集体校对工作,对于我这个孕妇,团队的福利就是打车的时候先送孕妇回宿舍。
除了校对,每次出刊完毕,我还会跟团队一起把刊物送到天津、北京公司以及两个城市的各个售楼处——行政部派车帮我们一趟车解决。
至于外地的,那就通过物流公司配送,发每次印两万多册的内刊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派送到目标客户手中。
每次顺利出刊完毕,我都会请部门同事聚餐,对每次的顺利出刊进行小小地庆祝。
除了在工作上身先士之外,每年我还会带团队一起旅游,我们一起坐船从天津港去过大连,也领略过洱海、苍山的美景,还一起去过美丽到鼓浪屿体会不一样的风情。
tips:对于工作,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下印厂前我跟团队一起校对,我作为出刊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对于休息,该好好休息的一定要好好休息,业余时间点团队活动无疑增加了我们团队凝聚力。
3楼
很真实
丛晓萌
@1067135696:多谢认可~
13楼
看到这篇文章想到了自己的晋升打怪的历程
12楼
学习了
丛晓萌
@wangdingdingsd:欢迎~
11楼
中文毕业的是不是很多都在做自媒体了?
丛晓萌
@lslwwc:据我所知,那位北大的没有做自媒体~
10楼
之前很多公司都做内刊,pg电子试玩链接的文化的一部分,不过现在少了
丛晓萌
@羊咩咩一号:可以看一下我们的获奖年份,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内刊的风潮可能过去了,但是带团队的做法是通行的~
9楼
打卡
丛晓萌
@缘luo:欢迎~
8楼
身先士卒,才能赢得认同~
丛晓萌
@尼莫er:是的~
7楼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作为管理者可以提出建议,并给与员工资源上的支持
丛晓萌
@garfield1407921685:资源都准备好了,思想上统一,然后一起做~
6楼
谢谢分享
丛晓萌
@静janes:不客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