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大家每个人都极其不易。在钱越来越难赚的情况下,我自己包括我身边的企业家高管朋友们都在坚韧顽强地拼搏,带领团队带领公司思考战略如何适当调整以适应当前的环境形。
如何在艰难之下,首先是保证活下去,然后是更好地活下去。
这里我想起小米雷军在今年的年度演讲时,分享他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故事,当时“盘古软件”首销失败,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当时也正是市场对软件需求旺盛的市场环境。
后来他亲自到中关村店面去站店,通过跟客户直接地沟通、直接交流,才明白了客户当时真正的需求:不是什么能够代替国外的高大上的办公软件,而是怎样帮助客户快速、方便地电脑入门的小软件。
于是,他回去迅速组织研发团队,开发了《电脑入门》软件,其开发难度相比盘古软件小了很多,但是满足了客户需求,一下子打开了市场。
从此以后,“以战养战”和“永远重视和一线客户的交流”成了雷军后来投资和小米创业中坚守的纲领。
我总结了一下,在钱越来越难赚的情况下,不妨考虑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适当战略优化调整:
第一、去解决客户心中“更难的问题”
第二、去提供“更高的客户价值”
第三、坚持去做“竞争优势”的业务
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不爱做家务,所以我从很多年前都购买了各种国内外品牌的扫地机,什么日本的、美国的、国内的等等,从几千块到几百块,全部都用过。
但是,还是有一直不能解决的痛点:
比如:地面直角、沙发底下等等现有的扫地机扫不干净、扫地机除尘的时候总是弄得很麻烦脏一手、最大的问题是扫完地之后,还得自己再拖一遍。
因为外国人家里大多都使用地毯,所以基本上老外不怎么拖地,于是国外的扫地机品牌都没有考虑到“拖地”这个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又是中国客户的刚性需求。于是,科沃斯看准了这个客户需求,迅速推出了“添可洗地机”这个品类,将扫地 拖地合二为一了。不光我,我周围的朋友们家里,迅速通通都换成了各种“洗地机”。科沃斯推出的洗地机,这条产品线,迅速占领了市场,而且还迅速提高了利润率。
这,就是去寻找客户“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今天,各行各业中,那种容易解决的客户问题,其实都已经被目前市场中的企业解决完了。而剩下的,是客户心目中更加困难的“痛点问题”,虽然解决起来更有挑战,但是也“更贵”。
不要怕麻烦,更不要怕贵,因为只有保持去解决客户最麻烦的痛点,才能差异化你的产品和pg电子试玩链接的解决方案,客户也才愿意支付给你更高的价格,因为你的产品能够提供更高的客户价值!
那么如何去识别客户更难解决的痛点问题呢:
“坚持现场有神灵”--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稻盛和夫通过“抱着产品睡觉”而终于想到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办法,雷军通过去一线零售店面“站店”而寻找到了客户的需求痛点,这都说明,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永远需要保持“向现场学习”的原则。
我看到很多企业,在创业阶段是把这一原则坚持的很好的,但是慢慢规模一上来,层级制度一复杂,就开始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了。
陈云说,用90%的时间去了解情况,用10%的时间想办法。最难的不是定策,是了解情况。
我们是否彻底、全面完整、360度无死角地收集到了一线、客户的所有情况?
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站在竞争对手、最终客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我们能否多元多维度地去搜集、思考问题?宏观、微观,经济角度、产品体验角度、用户使用习惯角度、大家的惯性和非惯性思维角度等等?
“拥抱一线客户”、“把90%的时间去做彻底调查”,这些才是我们创造客户价值的根本来源,是大道,而不是术。
在钱越来越难赚的时候,更需要企业家高管们回归“客户价值链”,回到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上去重新思考。
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一家做无人机的制造企业,那么如果对标行业标杆大疆无人机,去尽量压缩成本,做一个款产品功能稍逊但价格更低的无人机,这是一个选择。
你也可以考虑另外一条路,放弃广大的普通最终消费者,选择那些b端的企业级客户群,去设计制造水下无人机、工业用无人机等等,可以帮助客户去农田里撒药、去水下进行通讯服务的企业。其中我有一位校友开创的一家企业,就是专门做水下数字通信、水声图像、港口智能防御系统的,也做的很好。
今天,好赚的钱其实已经被各行各业领先企业占领了,这时候要回归“客户价值”分析,看看到底怎样进行战略调整,才能尽可能提高自己企业所能提供的“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我总结起来就一个最简单的铁三角模型。
客户领导力--就是你让你的客户群离不开你的能力。
在客户群中越是有领导力的品牌,客户群越是难以离开你。
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你去做一个比大疆无人机更加便宜、更有性价比的无人机产品,也挺好的,但是相比起水下和工业用的无人机来说,由于工业用无人机可以提供更加复杂的产品体验和服务,那么相对来说,客户群就更加难以离开你了。
产品领先力--就是你的产品领先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品牌产品的性能、体验的程度。
比如,对于非洲的消费者来说,特别根据他们的肤色来进行设计拍照功能的手机,就比其他品牌的手机更具有产品领先力。
运营卓越力--就是你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营业务的能力。
比如,麦当劳、亚马逊就是具有更加高效地运营业务能力的品牌企业。
所以,当钱越来越不好赚的时候,这三点上哪方面需要聚焦、需要提高,就是我们可以发力的方向。
“竞争优势”,从来都是相对的。
毛选《论持久战》里面,通盘考察了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四个战争决定因素:
强弱:双方军力、经济力和组织力强弱情况;
大小:双方领土、人力、兵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情况;
进步退步:我国战争是进步的,日本是退步的、野蛮的;
多助寡助:我国战争是正义的,得到国际支持的;日本是法西斯阵营,是侵略方。
经过全面的竞争分析,日本侵略者只有在“强弱”方面相对我们有优势,而在其他三点上均是弱势,而“强弱”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认真梳理清楚自身真正“竞争优势”点在哪里,从而进行聚焦与优化: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span分析工具:
其实在实操中,span工具是个非常落地实用的“竞争优势”分析模型。
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横坐标是“企业竞争地位”,纵坐标是“市场吸引力”。根据这两个横纵坐标,我们可以把目前的业务类型划分“问题”、“明星”、“瘦狗”、“金牛”这四大业务象限中,从而进行分析。
“企业竞争地位”的指标是:市场份额、客户关系、产品和服务、成本优势;
“市场吸引力”的指标是: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毛利水平、门槛壁垒。
这横纵两大坐标,一共八个指标,看起来很容易令人困惑,其实需要更深入一层去思考:
1. “企业竞争地位”的驱动因素中“产品和服务”、“成本优势”是更加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指标。
上面提到的那家打开“洗地机”赛道的国内扫地机品牌企业,根据自己多年以来为国外扫地机代工而积累起来的技术研发能力,紧紧围绕“产品和服务”、“成本优势”这两点,打开了“洗地机”的细分赛道。
2. “市场吸引力”的驱动因素中的“市场增长率”、“门槛壁垒”也是更加需要着重考虑的指标。
比如,随着苹果率先推出了tws真无线蓝牙耳机,很多品牌迅速跟进,就是在“技术门槛壁垒”和“快速的市场增长率”上进行了准确的判断。
因此,span工具可以让我们不断深入进行“竞争分析”,围绕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能力,持续坚持“金牛”、“明星”业务线,而迅速判断“问题”和“瘦狗”业务线,及时进行剥离、提升或转型,尤其是在今天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回归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才是更加走向未来可持续盈利的策略。
在今天“黑天鹅”常见的市场情况下,钱越来越难赚,不如回归根本,紧紧围绕自身竞争优势与能力,去解决客户心中更难的问题,去提供更高的客户价值,同时永远坚持去做竞争优势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