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有阻力,有摩擦力的。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枪的诞生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了,这玩意的原理对现代来说非常简单了,连大学生都会。但是,在现实中,能够生产出合格零件的国家也就几个。因为每一个部件的背后都需要超强的工业积累,单单生成出那根小小的零件管,就已经难倒了绝大部分国家了。
还有我们知道的卡住我们芯片制造发展的光刻机,生产一部分光刻机需要10万多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来自全球5000多个供应商。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3年前,我同学建议我要去游泳的时候,我说了一句:我哪里有时间去游泳?他回了我一句:那是你的健康,关我什么事?我一下子就领悟到了。锻炼身体,是为了我自己的健康,作为职业医生,他给了我一个专业的建议,剩下的是我自己的事。
于是,我开始规划我的游泳计划。首先,白天是没有办法,那就只能放在晚上饭后8:30。接着,我需要去游泳馆办卡,买游泳装备。然后,由于不会游泳,我还需要抽时间出来自学游泳。真正落实的时候,为了保证我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有连续的时间去游泳,我需要把工作内容做些调整,确保每天都可以7点左右到家吃饭。刚开始的半年,我几乎每天都想要放弃,稍微有个刮风下雨的时候,就有正当理由不去游泳。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家里暖洋洋的,吃饱饭正是要舒坦的时候,马上就要换上清凉的装备,冒着寒风步行去游泳馆,站在着冒冷气的游泳池边时,内心更是无数次的要放弃。
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即使我成功的养成了游泳的习惯,也充分的享受到了游泳带给自己的好处。但是,依然要时不时地去对抗自身惰性所产生的偷懒心理。
还比如,熬夜刷手机,几乎成了全民共识的坏习惯。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一边暗暗下决心要改掉,又一边继续熬夜刷手机,根本就停不下来,到最后就干脆躺平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表达现实世界中充满了各种阻力和摩擦力,所以人的改变和发展是需要动力的。找到内在的动力,也就是最符合自己性格与价值观的方式,推动自己去改变,进而才能有所发展。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力,给自己补充动力。
关注我,学习更多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