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卸磨杀驴
有的公司出于某种任务而招hr,录用时定薪为2万/月。但一段时间后这个hr完成了任务,工作回归了日常,工作量骤减,他的薪资和他的价值就开始呈现不符,这让管理层很尴尬,也让其他的员工觉得不公平,但公司不能降低其薪资。有的公司就会用各种办法让这个hr自己领悟,然后离职。
案例2:嫁祸式试错
某公司经营了很多年,过去主抓业绩,现在想变革,老板请了专业很强的hr,协助公司推动整体的管理提升。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这个hr发现阻碍非常多,公司的其他人也很难接受这个他从外面带进来的所有思想上、策略上的东西。在大多数公司的空降故事中,所有没落地的不外乎几种情形,要么原始团队“温水”了很多年,早已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和变化,要么内部利益或感情圈固化,不接收“外人”,对突然空降的“正义”有着条件反射式的抵触和漠视。到最后不但公司变革不成,内部鸡犬不宁,hr背了黑锅离了职,公司自己也白白浪费了变革的好时机。
案例3:“欺骗式”招聘
招聘时,有的公司只想花一个较低的价格用人,但又想试试能不能用较低的工资录用更优秀的人,于是挂高于工资20%-50%的招聘广告,希望能够吸引高端人士。然而当真的有超出预期的hr来面试时,即使一拍即合,他们又趋于原始的想法,最后还是决定不录用。
案例4:“取经式”招聘
有的老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例如土豪、家族公司分离、没有接触过管理等),他们中有的疑心重,有的思想保守,有的纠结迷茫,有的就是想累积属于自己的经验。归根结底是欠缺累积。但他们又无法花时间去学习这一块,所以通过请外面的和尚来念经或者仅通过面试谈话帮助自己找感觉、学知识、成长。然而面试是岗位的交易活动,hr是为了工作而去,他们毕恭毕敬、尽情展现,却像傻子一样被糊弄。
案例5:眼高手低
还有一部分公司,他们人少、规模小,不具备请咨询的条件,但又极其渴望知道那本从来没翻过的书里写着什么。
他们在hr群体里寻觅,看谁都不上眼,野蛮、杀鸡取卵,总觉得谁都“不够”。
还有一种北上广来汉的,对本地的人才现状十分头疼,他们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在武汉这个城市,专业型、技术型hr可能并没有北上广深那么具备识别力。当然,专业型的人和管理型的人不同在于,大多数公司更容易快速相信管理型,因为做人的标准大家基本统一,而技术,伯乐识马,得先成伯乐。所以,种种因素,这种公司卡在了中间,既不能找正儿八经的管理咨询公司,又招不到合适的hr。有时华佗本来是来“治病”的,还被他们杀鸡取卵卸磨杀驴了。
你们还听过哪些崩溃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