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在招一名hr主管,作为面试官,在面试十几个候选人后,都不达标,感触颇深,他们身上的一些共性让我始料未及。
被“不懂管理”耽误的hr
求职者中,有管理小企业的人力,也有中大型企业的hr,有三四年工作经验的新人,也有十多年的“职场老司机”。
让他们做每一段工作经历的介绍时,更多的是描述自己当时任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以及管理了哪些事情。
极少有人会主动提及公司的主营业务。即公司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业务种类、产品,及商业模式。
很难及时且准确地说出企业当年度的营收、利润等财务状况,对公司当年度的经营目标,大多一脸未知的反应。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有一句话说,不懂业务的hr是没有前途的。
《遇见人力资源》这本书中说过,未来的hr拼的不是专业管理,而是财务和运营。
我们要跳出“专业深井”,深入财务和运营领域。
若hr习惯停留在做事情做单纯的管理上,却忽略了企业的运营和经营目标。
不了解公司业务是如何运营的,不清楚公司每年运营状况,财务指标是否健康,不要说某一天你的专业派不上用场,连饭碗也可能不保。
优秀的hr未必要成为杂家,但一定要了解什么是差异化竞争力,当你的管理业绩能为公司经营服务,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被“事务性操作”耽误的hr
在面试之前,我一般会先花5-10分钟的时间仔细看一个人的履历。
然后对照简历,重点和对方沟通他的每一段工作经历。
共性的是,人力六大模块的工作内容描述大多比较相似,且以事务性操作内容居多,简历上很少有个人“成绩/成果”的展示。
当我提问“对于绩效管理,您是如何看待和负责这一块工作的?”
“我们公司的绩效是通过kpi考核,每月进行考核打分,占固定工资的10%比例…”然后就讲到具体操作细节了,巴拉巴拉一大堆。
在我问到“你们企业的离职管理,是如何做的?”
“试用期员工提前三天,转正后员工提前一个月,员工离职,会做离职面谈,但一般也就是走走形式…”然后又讲到具体的操作细节了,巴拉巴拉一大堆。
我有点听不下去了。
表达的信息点非常之散,没有整体框架思维,让听的人不清楚他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看看下面的图形:
给你15秒的时间记忆,然后画出对应数字的图形。
是不是感觉很困难,即使你记忆力超群,能把所有图形都记住,但这记忆能持续多久?
再看下面的图形:
这样是不是好记多了,这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当你看到全貌,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
若hr习惯于埋头干活,如复一日,每天的时间和精力被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所占据,自然很难有突出的业绩成果。
也容易成为典型的“一种经验用了十年”的职场老人。
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整体框架思维,在事务性操作的基础上不断去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同时积累自己的管理经验。
否则,一个实习生就可以替代你目前的职位。
被“没有核心竞争力”耽误的hr
有一个候选人是会计专业出身,毕业后第一家公司里做了3年的会计,第二份工作又转型去做了人力,然后第三份工作,因为人力和财务的工作都做过,被一家几十人的小公司看上,目前从事这家小公司的“管家”,即人力财务行政一起抓。
工作5年了,但可惜,没有一样是真正拿得出手的,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
作为一名hr,从最基础的招聘、培训、员工关系开始,各模块管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要了解人性,要懂得选人识人和培养人。
若hr自己都不善于分析和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就站在hr的职位上,来指导别人的人生的话,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而出现这种状况,大多是不了解什么是一个人的职业规划,什么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一定是集中、专注、核心,才是竞争力。
竞争力的养成是由能力三核“知识、技能和才干”组成。
在任何职业中,都缺一不可。
知识最容易习得。
知识的差距转向了能力的较量——搜索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谁能在同样的知识海洋中学得更快、更多、更精准,谁就容易获胜。
知识的差距变成了技能的差距,这也就让修炼转向了第二个层面——技能。
知识与技能的最大差别是,技能是以熟练不熟练为判断的。而当一门技能被反复地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也就是当让技能升级为才干,我们就完成了最牛的一项能力修炼:才干是自动、自发的能力。即无须过脑子就能直接使用这项技能,它似乎成为你的天生属性之一。
这就是“知识-技能-才干”的形成。
剩下的就是做如何做职业迁移,如何将你的技能和才干发挥极致。
这个时候,找到自己最有可能进入的领域,在其中积累新的能力,在恰当的时候迁移到“更适合”的新的工作中去,
通过不断地修炼、迁移和组合,找到你最适合的领域,同时也就拥有了你独特的竞争力。
而作为hr,我们不能被“事务性工作”所耽误,也不能陷入所谓的“管理”中自我陶醉,而是踏实走好每一步,在适合的领域和岗位上,积累和锻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如乔布斯在那场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所说:
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穿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穿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儿。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这种做法从来没让我失望,也让我的整个人生不同起来。
9楼
评论里是实际情况,一般公司财务数据只有老板和财务了解。不知道未必就没有管理意识,很多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先别说什么这理论那方案,先把部门pg电子试玩链接的业务范围、组织架构、岗位说明、工作流程做好再说别的吧。就三茅的绩效课程,老师不也说公司达不到一定的规范程度,没法推行。所以,就算知道,很多东西短时间无法落地。所以逮着个主管问这个的,先看看自己公司的规范化程度能推多少东西再说吧。
8楼
如果是非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很难拿到公司营收和利润的数据。如果他知道,要不就是这个公司很小,要不就是这个公司管理混乱。
7楼 那么好啊
经营利润可能一部分财务都不一定能知道全貌,在一些不完善的组织架构下,人力部门的主管层级不知道也是正常。 所以如何衡量职场产出我认为还有别的方式。
6楼
写得很好!不懂公司业务的hr不是好hr。
5楼
在事:不同岗位职级所拥有的权限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管理岗”能接触到所谓的财务和营业利润相关信息。
在企:由于文化不同,企业的分享维度也不同,甚至有的外企把“组织架构”都看成是机密文件管控,你信吗?在人:通俗点讲,有的上司并不会想让下属有多优秀,所以更没有机会了解公司进一层的实际运营情况,仅停留于所谓的骗骗人的报表而已!
4楼
公司运营模式 这些人力还是应该了解的,但是公司营收利润,可能职能知道大概,特别是大公司的主管,没有那么高的权限去了解
3楼
作者挂着人事主管的岗位,却拿着面试人事总监的标准在问问题。从根本上讲,你就是不懂现在的人力资源从业市场。当然,title只是一个表现,你的主管要真是那么高水准的岗位,你也不会面试那么多的低水准应聘者。
2楼
写的很好,学习了,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才能让未来的自己感谢现在非常努力的自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高度思维,懂管理懂运营,不断的提升自己,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楼
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记忆,可是知识是有局限性和时效性的。
技能就是你没有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知道的事情。动手动脑参与并熟练使用的才是技能。
态度就是你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思维模式。工作到底人事管理还是人力管理,人力管理还是全面管理。
摘自,底线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