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尤其在年度考评中,我们常常听说,某某个人表现好,某某部门表现好,从局部来看,可能是没错的,真的有个别部门、个别员工表现的很出色,但是从整体来看呢?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与小河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从一个维度、一个层面去看。出现公司业绩不佳而部门考核得高分的现象,多半是在规则设置上出了问题。
为什么公司业绩不好,而部门考核都得高分呢?最大的问题在于目标没有对齐,就是部门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没有关系,或者关系非常弱,那么一定会出现这种割裂。
我们说部门目标是对公司整体目标的分解,比方说,公司的年度销售收入目标是2个亿,分给两个销售部,销售一部1.2亿,销售二部0.8亿,加起来正好2亿,好像是这个逻辑。但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
完成任何一项指标,背后都有一个系统工程。也就是说,完成这2亿,表面上看是销售完成的,但是不是与其他部门没有任何关系呢?
比方说销售要做到2个亿,靠现有的客户和产品是无法达成的,那就需要开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或者对产品更新换代,而研发开发新产品或者产品升级,需要做市场需求调研和产品规划,那么研发部门的目标是什么?肯定不是直接承担销售指标,而是开发新产品并量产,定出时间节点,这样才能与销售业绩构成因果关系。
销量达成了,相关部门都有功劳,只是功劳所占的权重有大小;完不成,相关部门也受到连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部门组织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么陷入自我视角,要么陷入专业深井,彼此缺乏协同,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就会出现单个看都做的很棒,但是整体看起来很糟糕。企业是个整体,分工不分家,无论是架构还是流程,都是管理手段,最终都是为实现目的达成目标服务的,所以管理者要有整体观,要有系统视角和思维!
按照德鲁克的三个石匠的说法,就是你砌墙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也不是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而是建设一座教堂,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管理者。
旧的木桶原理就是取决于哪一块的短板,就是哪一块比较薄弱,就加强哪一块,就叫补短板,但你会发现,这个桶的短板是补起来了,但是漏水啊?什么原因呢?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存在缝隙,连接的很不紧密。
什么是系统,它不是各部分简单加总和堆砌,而是相互勾连和嵌入,通过流程化串联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各方既有分工又能紧密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