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单位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新任者,除非特别严重或失衡的问题,其他的,都最好先适应,再想办法改善,不能下车伊始就说东动西的。
先适应,再改善
部门和员工利益,需要争取,不能谦虚,否则会什么都没有。如此属实的现在存在,面对下属的提醒,作为新转正的领导,如何是好。我是这样思考的:
1,多数是“合理”的
不管是年度评优,还是年终奖,还是其他部门或员工利益,如果能够用制度/规定/标准等书面化详细规定精确,不留下任何人员操作的空间,这当然是最好的理想状态了,即使换了管理人员或领导,都是可以“拿来即用”,对大家都公平公正。
但是,一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这些规则一定是合理或合乎当下要求/条件/情况的吗,变化比计划快,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适应/需要改善而来不及在规则上更改的情况;二是规则如此详尽了,还要上级或领导作什么呢,他们在这些利益分配面前失去了价值,他们会有什么感受呢;三是任何公平公正公开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那么,如果有部门或员工反馈存在的不公平或不合理情况,谁来平衡或评判呢,难道不是上级领导吗;四是利益分配面前,领导没有存在感,那么,在工作安排以及其他方面,领导会作出什么行为,真不好说了,毕竟领导也是人,而且是标准的普通人。
所以,反推回来,员工或部门利益需要部门负责人去争取/不能让,这样的做法,如果控制得相对的范围,也没什么不好,甚至是合理的。比如:作为领导,在利益分配时,不能据理力争的为下属谋利益,还算是合格的领导吗;上级领导,不利益分配面前,没有权利来平衡,还算是领导吗,与普通员工有什么差别;蛋糕就那么大,不管是考核,还是平时观察,还是关键事件法,都不可能对部门或员工做到百分百公平,分配利益时就一定存在需要领导来平衡的进修,这时,领导如果能够参考业绩/表现/违纪/关键事件以及部门负责人的讲事实/摆道理等情况,只要领导不要过分偏袒,是完全可以做到“领导的平衡法”是合理的。
这样的做法,不单在利益分配,还要员工关系/纠纷处理,工作安排,员工其他方面的评价等,都会体现出来,这也是做上级或领导的某些权限的地方,放开来讲,就更能体会到这种做法的普遍合理性,毕竟真正失去公平合理的领导或事件并不十分普遍,至少不能当作普遍现象来处理。
比如:年度评优的名额分配,有时各部门得到的人数并不是那么均等,这时负责人不争取,怎么办,如果让的话,上级领导肯定是欢迎的,但是部门员工就“吃亏”了不是;年终奖也是一样,在业绩评定不那么明显的情况下,就需要部门负责人找理由和借口来说服上级领导,为下属争利益了,可以不指出别的部门存在的问题,但一定要多多讲自己部门的业绩和典型例子。如果谦虚了,就是大傻子一个,就是一个不称职的部门负责人。作为hr负责人,部门利益与公司大局或整体利益,既要分清,也要适当照顾,平衡好,角色要不断转换。
2,可以说“知道了”
对于下属的提醒,以及自己的属实调查,题主可以这样来处理:
一是“知道了”。如果有下属再提此事儿,就可以成熟稳重的回答,这事儿我知道了,大家今后可以不必再说了,大家的想法,我清楚,我知道怎么做的,目前是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为自己和部门拖后腿就好。
二是多观察。包括除评优/年终奖外的其他利益分配,比如加薪/晋升/加班费/平时福利等,各部门争取的状态/相应的制度/有关领导的答复和平衡方法等,从这些日常情况,就可以窥到其他方面的类似做法,如果已经是一种pg电子试玩链接的文化,足可以见改善改变的难度,至少凭题主一人之力,是难有作为的,搞不好还将自己搭进去,这样的最坏打算是需要想到的,如果因为这些事情,就得罪领导或据理力争,有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利弊,也需要好好分析。
3,真功夫“在平时”
作为负责人,既然下属提醒了,如果届时部门员工获得利益不满意或较少,是难以让下属们开心的,大家不开心,你也高兴不起来,部门上下和谐就会出问题。
为此,要早思考/早准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难以显灵的。所以,题主平时就要与上级和公司领导处好关系,包括自己部门的工作要拿得起,平时的礼节/招呼/过节的问候/平时聚会/工作多汇报/私事儿多交流等,一定要做到位,不求工作在各部门第一,但求私下与领导的交流一定不能落后。
远近亲疏,在利益分配时,领导一定要考虑的,在其他条件均等时,一定会有所侧重,特别是已经提出充足的理由时,当然,如果领导不太重视的,领导也一定可以找到不少理由或借口来搪塞和说服。
其实啊,部门员工获得的利益多,也是在给自己加分,部门受领导重视,其实就是负责人自己受到重视,对自己的晋升无疑是有好处的。
工作与人际两条腿走路,要协调/均衡,不能偏废,特别是后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点,值得不少管理者注意。
4,可以改善“真不合理”的
为部门争取利益,这种做法或习惯,并不一定不合理。但涉及到具体的规则/制度/办法等,就是另外一说。
比如:评优的规则,如果明显对某部门或人员不公平,是可以提出来完善的;如果年终奖对某部门明显过于重视,也是可以提出来商议的。
既可以关注到其他部门的意见,也可以提提其他公司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考虑内部公平性以及收入过大差距的可能。
当然,要提出改善前,一定要充分考查,一定要有充足的人员基础,也就是要有相当的人员支持这种看法,而且是坚持而不是到时墙头草不坚定,有了基础,上级领导才会重视,才不会认为是你一个人的自私想法。
到新环境,即使存在一些问题,除非是非常失衡的,其他问题,建议先适应,再提出改善措施,不了解全面情况,下车伊始,很容易让自己误入坑道的。
14楼 毅行
学习学习
13楼
感谢分享!!!
12楼
学习了
11楼
很多人喜欢“让”,作为员工可能是好同事,但领导,就不一定是好领导了
10楼
通过一个又一个事件来建立信任
9楼
打卡
8楼
打卡
7楼
谢谢分享~
6楼
打卡
5楼
其实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楼
很全面,可以作为新人的指导,也可以作为老人的指导。赞一个!
3楼
公平公正公开
2楼 大卡
秉骏哥李志勇老师——
本篇文章来自秉骏哥李志勇老师的分享。秉骏哥是三茅资历最久的老师之一,今年已是老师在三茅分享的第11个年头,发布文章2000多篇,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哦~
1楼
先找出不合理处,再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