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最大的内耗,是养了一批“伪高管”。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进一步去探求表面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伪高管”到底应该怎样判断和识别?
对于“伪高管”的判断和识别,我们不能仅仅以“伪高管”入职之后的各种碎片化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判断,比如我看到一些文章就写比如:无休止的开会、唯经验主义论、欺下媚上、论资排辈等等。
首先,上面的这些“伪高管”的行为表现,主要是基于主观的感受,而非客观的判断标准。
比如,无休止的开会,如何具体衡量呢?一周开几次算无休止的开会?业绩压力大的时候开得多,和业绩压力小的时候开得少,这又怎么算?唯经验论、欺下媚上、论资排辈等等这些都是偏主观的感受性的判断。不是说,这样的判断是不对的,但是的确缺乏客观的、系统性的判断标准。容易导致每个人的判断都不一样。
其次,当企业已经发现“伪高管”的这些问题时,已经是马后炮了。
因为,如果纯粹基于“伪高管”们的行事风格来判断,必然是该“伪高管”已经加入公司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了,才能从周围的人中慢慢形成一个相对共识的判断,而到了这个时候,才能判断出来“伪高管”,白白浪费了那么多调整的时间,又增加了团队磨合的成本,损失巨大。
那么,根据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我总结了一套“伪高管”的客观判断标准:
--从4种经营能力来客观进行判断。
能够理解自身所处的业务,能够给出短中长期的业务规划方向和价值点,是一个高管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所以,懂业务、能策划是一个高管的入门条件。
作为高管,无论所处前台还是中后台哪个岗位、哪个专业职能方向上,都需要能够具有从自身业务出发的规划能力。
于是,我们就发现,缺少业务策划能力的高管,最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躬身入局,不能深入地思考理解业务全貌,无法为团队清晰地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去咨询他,他永远只会说自己的那一套道理。
这套道理,可能是在过去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下曾经成功过的,但是企业经营是每天都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中,企业经营中永恒不变就是--变化。
不仅如此,由于看不清业务的发展,这种伪高管无法第一时间与公司战略同频,他首先关心的并不是战略如何有效落地,而是如何在业务进展不佳的时候,也能保障自己职位和权利。
这样一来,执行动作从源头上就变了形,对下就说是领导要求的,对上就说是团队不给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开始面试时,就注意在这些角度上设计一些考察的问题点,比如:
拆解公司战略的方法是什么?
当与上级领导的业务决策思想不一致时,是怎样考虑的?
当一线具体工作脱离战略时如何调整?
等等。。。
这样可以尽早地避免“不能躬身入局”心态的“伪高管”加入公司,避免损失。
业务算赢能力,说白了,就是-- 会算账。
这一点更是做高管最核心最基础的入门能力要求。
我们发现很多“伪高管”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会算账。
很多“伪高管”对于成本、营收、人效、转化率等关键经营指标缺乏重视,比如负责一个业务部门很长时间了,却没办法一张口就能说清楚赚了多少钱、成本大概多少、人均毛利多少等等,只会高谈阔论、重复一些概念理念,这是不能真正经营好一个部门的,也是无法令下属信服的。
如果是负责一个中后台部门,比如市场部、物流、售后、研发等,也需要对于本部门的经营考核指标如数家珍。
比如研发转化率是多少、供应链成本占比多少、市场投入roi平均多少、物流成本占比多少等等。
如果缺乏数字敏感、数字分析管理能力,甚至把数字形同虚设,这样是无法实时、客观地通过数字化来追踪分析部门的经营状况的,更不用提跟进数字来进行改善和提高了,这样的“伪高管”是长不了的。
另外,当缺乏“业务算赢”能力时,这种“伪高管”就会非常缺乏责任意识--经常当二传手、不扛事儿。
对于自己部门能否完成业务目标缺乏信心、说不清楚,很容易“打嘴炮”。尤其是当自己部门的利益与整个公司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就很容易把责任推卸给其他部门或客观因素。
或者,这种“伪高管”就变身为“南郭先生”,天天想着靠运气、堆人头,只想着天上掉馅饼,总是习惯通过各种关系、大企业病混吃老油条,天天满嘴跑火车,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
这种思想本质上一方面是这些高管自身还是固守打工心态、没有owner意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我只管好我自己这段就行。
另外一方面是组织缺乏精健的“业务算赢”的经营机制,没有建立目标--计划--绩效--分配的有效机制,也让“伪高管”们难以保持长期有效的激励,难以对经营结果负责。
精益改善能力,是对现有业务深入分析、持续改善的能力。
没有一个业务是不需要持续改善的。以前成功的方式,是基于以往特定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下的,而随着环境的改变,需要高管具备敏感性、同时能够相信现场有神明、能够换位思考,把自己的脚放进客户的鞋子里面去跑马拉松。
我们既能看到像诺基亚这样,无法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及消费者的变化而变化,进而被时代所抛弃;也能看到像雷军在其年度演讲时讲到的,通过回归一线市场去观察客户,寻找到新的产品,帮助业务突围。
我们看到,“伪高管”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不重视一线和现场,总是闭门造车;除了业务问题,缺乏复盘迭代的能力,下次团队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重复出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无法换位思考,这一点是非常致命的。
无法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就无法真正地发现自己业务和产品的深层问题,肯定就无法服务好客户。
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一位优秀的高管,会永远非常重视团队组织能力的激活和不断提升,持续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结果导向、高效的团队机制,保持开放、互助、共创的团队文化。
并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我们说,激活团队的原点就是--自己要率先垂范。
有一类人,永远不会委屈自我利益的需要,将雄心壮志投入到创建比自己更伟大、更持续的事业中来。对于这些人来说,工作的第一位、最重要的目的,是他们的所得--名声、财富、周围人的吹捧和权力。
因此,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不愿意带团队,不能真诚地愿意帮助别人去成功。往往这样的“伪高管”所带的团队,都是死气沉沉、害怕犯错、缺乏活力和进取之心。
总结:
因此,“伪高管”的判断,是需要从上面总结的4点能力--业务规划能力、业务算赢能力、精益改善能力和团队激活能力来进行判断的。
其中,业务规划能力,即懂业务;业务算赢能力,即能算账。这两点又是这四点中最重要的,如果不懂业务、算不清楚账,那是根本无法胜任基本的高管工作的。
精益改善能力和团队激活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是只要该高管不是打分非常低,还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练指导,逐步提升的。
清楚了“伪高管”到底应该怎样判断,我们就可以在寻找人、培养人的时候,提前进行筛选和规避,避免“伪高管”对团队组织所带来的损失。